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浙江国画教师12年授课“洋学生”:让牡丹花香飘海内外!

浙江国画教师12年授课“洋学生”:让牡丹花香飘海内外

时间:2024-11-24 22:45:53 来源: 作者:时尚 阅读:651次

  宁波3月29日电(林波 岑思懿)牡丹,洋学生花开富贵,浙江开放包容,国画热血江湖好玩吗具有美美与共的教师“中国范”。在姜红升的年授内外水墨调和下,牡丹花瓣层层晕染开来……跟随他的课让笔触,一朵朵牡丹花绽放在国际友人的牡丹画笔下,也象征着中华文化在世界绽开。花香

  “宁波市道德模范”“宁波好人”“宁波市优秀志愿者”“驻村文化大使”……这是飘海浙江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社长姜红升身上的“标签”。它们,洋学生见证了姜红升12年来以花为媒、浙江以画做桥,国画热血江湖好玩吗让牡丹花香飘海内外,教师将中华文化推广传播到世界范围,年授内外走出一条文化新丝路。课让

姜红升授课现场。 岑思懿供图

  12年前,绘画小有名气的姜红升是一名英语老师。彼时,他受邀为45位德国师生开展文化体验交流。课上,他以牡丹绘画为示范,向学生展示中国花鸟画。

  也正是这朵小小的牡丹花深深地受到了国际友人的欢迎。

  “两个小时的体验课,德国师生兴致越来越足,不得已课堂时间延长至3小时。”姜红升回忆说,结束的时候不少同学还意犹未尽,想要再多了解国画的“奥秘”。

  牡丹花就像是一个切入口,姜红升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书画教学大受好评。

国际友人学习现场。 岑思懿供图

  临别时“洋学生”们的话语,就像印章一般深深地刻在了姜红升的心底。从那时起,他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、体验中华传统文化。

  他决定从自己拿手的书画入手,先把自己能做的事做起来。为此,他创办了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。

  为了更好地投身书画教学和文化交流工作,2012年9月,姜红升辞去了教师工作,全身心开展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的各项活动。

  万事开头难。创立初期,姜红升面临着“三无”的境地——没人、没资金、没团队。

  但这一系列的挫折并没有打消姜红升的热情,反而让他的信念越来越坚定。他说:“这件事没有人做,所以才难做,也因为没有人做,才更需要有人去做。我既然做了,就一定会好好地做下去。”

  为此,他一边自掏腰包不断开展公益体验课、免费教学课,向各大高校和场馆“自我推荐”,一边又在夜深人静时总结教学经验,创新性地总结出能让初学者快速上手的牡丹画“五式快速学习法”和“2小时红牡丹国画教学课程”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,姜红升的牡丹课堂引起了热烈的反响,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国际友人走进了他的课堂,沉浸在水墨牡丹的花海里。

  对于姜红升来说,他的“红牡丹”梦想是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。但红花也需绿叶,近年来,姜红升更加注重课堂项目的多样性,让“洋学生”们能全方位了解中国的国学之美、环境之美。

  2021年3月,姜红升受属地邀请成了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国际家园的主理人,也将他的教学阵地转移到了宁波的乡村。

  “在这里,有足够大的室内外空间,可以开展太极、书法等各项活动。当地乡村还有很多特色民俗和非遗活动,能丰富课程,也能让学生了解不一样的中华文化。”在姜红升带领下,九龙湖国际家园成了在甬(宁波简称)外籍人士学习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。

  “现在,我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,我想培育更多新时代的‘马可·波罗’,让来自全球各地的人能主动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,传播他们喜欢的中华文化。”姜红升表示,如今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“红牡丹传奇”,向国际社会传播宁波故事和中国故事,例如为乡村孩子开设了国际课堂的海伦娜、在海外建立红牡丹分社的康斯坦丁。

  展望未来,姜红升坚信,在宁波盛开的“红牡丹”也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。(完)

(责任编辑:娱乐)

相关内容
  • 新华社记者说|外籍记者再次来博鳌亚洲论坛有何新发现?
  • (乡村行·看振兴)新疆喀什:“速冻美食”开辟促农增收新路径
  • 中国留学生等在入境美国时遭无端盘查 外交部发布提醒
  • 美国百老汇经典音乐剧《音乐之声》将在香港演出
  • 新华社记者说|外籍记者再次来博鳌亚洲论坛有何新发现?
  • 国家知识产权局:我国专利权人遭遇专利侵权比例处于较低水平
  • 结婚环节逐渐精简 年轻人为何开始热衷“极简婚礼”?
  • 重庆大学生为老人拍摄婚纱照圆“婚纱梦”
推荐内容
  • 自然资源部印发《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》
  • 中新健康丨探访雄安首家三级综合医院:每一个环节都融入智能化元素
  • 中消协消费提示:关注日本小林制药有关产品风险
  • 南非一辆大巴车坠桥起火 至少45人死亡
  • 公安机关打击“灵修”类非法培训,刑事处理269人
  • 结婚环节逐渐精简 年轻人为何开始热衷“极简婚礼”?